目前分類:回饋與心得評述 (16)
- Jan 13 Thu 2011 04:03
閱讀當代設計報告 Ⅴ 藝術+商業=服務行為÷經驗?
- Jan 10 Mon 2011 17:55
閱讀當代設計報告 Ⅲ (後現代)蓋一座可以重塑其身的劇院
- Jan 10 Mon 2011 17:55
閱讀當代設計報告 Ⅳ 包浩斯的法則深植民心(誤)
劇場設計學系 29832003 林育全
- Jan 10 Mon 2011 17:52
閱讀當代設計報告 Ⅱ線的詩性
劇場設計學系 29832003 林育全
有幸在許短的時間拜讀婉麗老師的研究報告(書),著實令人讚嘆不已,在經歷如此長時間的磨合及研究,深入台灣原住民的生活做田野的訪問,在這過程中必然經過許多波折困難,對應到現在的市場上所謂的形式美學,如同書上所提到的當代社會講究的傳統藝術質量,乃至於其經典以及其商業的產值量,卻無法真正得到其原創者的「設計」心思及架構,如同織者因應著原住民的生活習性,講究女子對於織物的細膩及使命,但在市場上所見的卻是某種意識形態的消費大眾,雖然兩者之間取向不同,賦予的使命也不相關聯,但當一位非經研究或略有涉略的人在選擇這些「商品」時,是否能見其原貌便不得而知了。
- Jan 10 Mon 2011 17:51
閱讀當代設計報告 Ⅰ傳統vs新局
劇場設計學系 碩士二年級 林育全 29832003
上月初觀賞了傳統戲曲的表演,是明華園的年度製作──八仙系列《曹國舅》,但這次我不討論這齣戲的戲劇本質以及表演手法,而試圖以傳統vs創新兩者之間的關係做探索。
- Jun 01 Tue 2010 12:09
從生活到創意設計,看見文化內涵
文/林育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學系 研究生)
- Jun 01 Tue 2010 12:00
閱讀當代設計-絕對衣性戀
- Jun 01 Tue 2010 11:58
閱讀當代設計-設計中的設計II
- Jun 01 Tue 2010 11:57
閱讀當代設計-設計中的設計 I
設計中的設計P19-86 以無印良品為例 今天課程中由無印良品的純粹設計及產品的課題觀看設計思維的指向,其中談及在設計之前必須了解自我以及對方使用者的過去,藉由歷史及過去的資料觸及探討在創作的過程中與對方存在的觀感思路,在由其中發想延伸,得到兩者之間平衡及和諧的關係,如同創作時聆聽導演的意見,觀察演員的姿態,劇本本身提出的調度空間條件,做最適當的處理及對應關係,若不能在這多重關係中找到相互平衡的支點,擇其中的應用上將造成失衡後的衝突。 一無所有=蘊藏所有:簡單,最難 這兩個關鍵詞間接的關係著在附加價值之於,如何能夠回到最原始的狀態「空」、「無」、「簡」來沉澱檢視創作及關係應用的處理狀態,藉由簡單的元素創作出另一種觀看思維,或以最純粹的方式達到使用目的,或許在這般經濟蕭條的年代,簡單的創作格局還能跳躍出另一種產質生機(景片比較簡單,又能富含意義的話),換言之即是在樸素及精簡中找到最大的價值,在劇場中應用設計更是如此,我們不會因為要立體就真的去塑一座牆,而是選擇以最簡單的元素(或許是紙)加上設計思維,以另一種方式去呈現,化繁為簡尤其重要,卻也難度頗深,當我們絞盡腦汁要加諸於各種便利性或完整套件時,是否有更簡單的方式,讓它如同無印良品的作品一般,一見即懂。
- Jun 01 Tue 2010 11:55
閱讀當代設計-賴聲川的創意學
- Jun 01 Tue 2010 11:55
閱讀當代設計-和風賞花幕:日本設計美學演繹
- Jun 01 Tue 2010 11:53
閱讀當代設計-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 Jun 01 Tue 2010 11:53
閱讀當代設計-藝術終結後的三十年
- Jun 01 Tue 2010 11:52
閱讀當代設計-談美
- Jun 01 Tue 2010 11:46
閱讀當代設計-美感經驗II
- May 26 Wed 2010 21:40
閱讀當代設計 - 美感經驗 I
美感經驗中從一個人類學的角度切入美學的觀點,在看的時候很難去了解”學”的領域是怎麼探究這些事物,書中的用字遣詞也是不常去接觸的,讓我在閱讀中始終無法釐清內容所表現的想法,但在第十三章後半段討論一個作品時卻覺得趣味許多,發現在不同的審視角度時,一個名詞衍伸出來的其他聯想過程是有趣的,像最近的一個舞台設計作業, 三米 提出了”夢幻”的字眼去形容設計如夢之夢的妓院場景,我不太會去分析每個字眼的意涵及導演想像的位置,如同不解亞當與夏娃的關係,但卻因著本身的感覺與認知連鎖,開始萌生的意念進而思考連結,不單是為了創造一個表演空間或作品,而是和戲劇、導演、演員之間的討論、反饋,其實才是真正的設計,一個作品企圖創造出一個話題,卻只有自己滿意時,而沒有讓大家感受到他所延伸的視點時,反而失去他被創作出來的原意了。
經驗存在日常生活,我時常看到很的建築、物件,也常用相機拍照記錄(雖然不是專業攝影咖J)但當下觸發的關係很有趣,譬如說貨櫃是個藝術品,他可以因為使用者的思維而被重塑改造,成為演出的一部分不也很有趣?之前在城市舞台有出哈姆雷特,以方格櫃子的造形搭出了三層樓高的房屋剖面,如果是以貨櫃堆砌的造型去發展,也別有風味。